——武汉船机逆势而上、转型发展纪实
在造船行业整体进入“寒冬”的近5年间,一家船舶配套企业能创出年均增幅超过30%的业绩,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创造这一奇迹的武汉船机人用自己最生动的实践证明,依靠强化创新、调整结构实现转型升级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攻为守开辟新领域
上一轮船市兴旺期,武汉船机抓住机遇大干快上,迅速发展成为国内船舶配套龙头企业,并保持行业领先。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船舶配套主业受到巨大冲击,占公司总量60%的船舶配套产品订单持续下滑,取消、暂停订单情况不断出现,到2011年累计取消订单金额超过30亿元,锚绞舵吊市场价格高台跳水般向下跌落……
怎么办?
集团公司把握大势,及时提出强化创新、调整结构发展方针,让船机人豁然开朗:主动出击,强创新、调结构、转方式,打一场转型发展的攻坚战!
为确保打赢这场战役,他们谋定而动,按照集团“保好军、做稳船、强力发展非船”的经营策略,眼睛向外瞄准更广领域,重新梳理发展思路,修订发展规划,确定了“一基两地三域”的发展战略,即坚持以舰船装备和民船配套为基础,统筹武汉本部和青岛海西两地发展,强力推进以交通物流、能源装备和焊接材料三大领域的非船民品产业发展。
围绕战略定位,四大举措迅速出台:一是加快推进现有军工项目的更新换代,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军工生产范围;二是积极应对船市变化,及时调整策略,随行就市,不断开发和推出适应市场需要、具有自主品牌的船用产品,全力捍卫公司在船舶配套领域的旗舰地位;三是紧跟世界海工装备发展趋势,以替代进口为目标,坚持技术引领与市场开发相结合,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并转化为新产品推向市场;四是抓住环渤海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投资兴建青岛海西湾大型制造基地,倾力打造世界一流港航装备制造企业。
清晰的思路,“靠谱”的定位,有效的措施,凝聚起船机人调结构、转方式的强大动力。
练就别人没有的本事
调结构、转方式,找准突破口是关键。
多年的市场打拼,船机人悟出了一个真理:要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做好别人做不好的事情,就必须具有别人没有的本事,这种本事只能靠技术创新来获得。董事长、总经理何纪武强调,通过技术创新打造新兴产业,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不懈!
培养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船机人深信,公司转型发展需要的不是一大群壮劳力,而是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专家、工程师和技师,是一支强有力的创新队伍。2010年起,公司开始全面推行“1+9”创新模式。“1”是指搭建“以技术中心为核心,500-600人规模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舰船装备和非标特种装备设计研发团队”这一创新平台,下设6个研究院所,12个技术工作站,重点围绕技术中心组织机构职能与管理岗位设置、技术成果中长期激励、绩效分配等重大事项建立新机制,统一全员思路,实行全民创新;“9”是实施9项新政策,包括:科技创新成果奖励、科研经费投入财务核算管理、科技人才引进管理、知识产权及专利管理、智力成果管理、产品研发项目管理、科研产品管理、专家委员会管理和科技成果中长期激励机制,强化了技术中心职能,激活了技术创新要素。
几年间,公司先后成立了湖北省首家军工企业博士后产业基地和武汉市船舶配套技术研发中心,相继通过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做专业的事舍得花专门的钱。
2008年以来,公司持续加大对创新项目的投入,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科研成果奖励力度不断加大。
工艺优化创新也毫不放松。把技术改造作为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围绕重点产品及关键环节,开展工艺创新与设计优化,促进现有产品升级换代,同时寻找新的改进点对产品进行不断的工艺创新和设计优化,提高制造质量与精度,将产品打造成精品。
近年来,他们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重点科研项目2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50余项,申报国家专利180余项,多项研制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工装备系列产品、转叶式舵机、货油泵系统、新型船用吊车等一批自主研发的科研成果,相继转化为新产品并成功推向市场。2011年在729家国家级技术中心中位列第120名,技术创新综合实力排名较2009年提升173位,同时连续6年被评为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科技创新实力已跃居集团公司企业排名第2位。
不断构筑发展“新路标”
天道酬勤,厚积薄发。也就在这几年间,以“一基两地三域”战略为引领,通过强化创新与调整结构,武汉船机在始终保持舰船装备行业领先优势的同时,一批重点培育和强力推进的非船民品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非船比重由原来不到30%提高到目前60%以上,呈现出多种产业齐头并进、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交通物流装备成新的增长极。2008年以来,武汉船机的全资子公司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承制并成功建造了包括45T/35M岸桥、800T龙门吊、250T全回转海上风电安装起重机在内的一大批标志性产品,生产的门式变幅起重机已成批量出口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并首次以BT项目模式承担了武汉新港花山码头设备工程建设,实现了在经营模式上的重大创新突破,今年经济总量有望达到15亿元,较上年同比实现翻番增长,成为公司强力推进非船发展的“新路标”。桥梁支座已成功打入国内高铁市场并初具规模,为厦门海沧大桥、京沪京广高速铁路专线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制造了优质产品。引进技术研制生产的高性能盾构机产品,广泛服务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海洋工程装备异军突起。2008年进入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先后在大型拖缆机、海洋平台吊车、电动变频绞车等多项重点产品领域打破国外垄断。2012年,公司承担了300英尺自升式海洋平台、90米自升式作业平台建造总包合同等一批国内首制项目的设备制造与系统集成,由点及面逐步实现了从单台设备制造到系统集成总包的重要转变,形成了特种甲板机械、海工吊机、平台升降、动力推进、货油压载等5大产品系列。
焊接材料发展稳中有进。武汉船机旗下的武汉铁锚焊材股份公司,以发展特种和高端产品为重点,以产品结构调整支撑市场结构调整,综合实力跃居国内前十强。研制的焊材焊接技术屡次获奖,生产的重点产品在各类大型船舶、三峡永久船闸、“鸟巢”体育馆、西气东输管线、大型战略储油罐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始终做中国最强最大海军特种装备武备制造中心,始终做中国船舶配套企业旗舰,坚定做中国海工装备模块化配套和系统集成先锋,坚定做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港口装备制造企业。”武汉船机人志存高远,目标坚定,并为这些目标的实现积攒着底气,积蓄着能量。
鲁公网安备 37021002001011号